4000000000
您的位置:首页>>原文>>正文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
4000000000

醉翁亭记——欧修山水情怀与人生哲理的精妙演绎

时间:2025-06-30 作者:清风 点击:750次

信息摘要:

《醉翁亭记》是北宋文学家欧修的一篇著名散文,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(1045年),这篇文章以醉翁亭为背景,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绘,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,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,以下是《醉翁亭记》的原文品鉴,原文:环滁皆山也,其西南诸峰,林壑尤美,望之蔚然...

醉翁亭记——欧修山水情怀与人生哲理的精妙演绎,醉翁亭记原文品鉴,欧修笔下的山水情怀与人生哲理,智慧,第1张

《醉翁亭记》是北宋文学巨匠欧阳修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,成文于宋仁宗庆历五年(1045年),此篇佳作以醉翁亭为背景,通过细腻描绘山水风光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热爱,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,以下是《醉翁亭记》原文的赏析。

原文:

环滁皆山也,其西南诸峰,林壑幽深,蔚然而秀者,琅琊也,山行六七里,渐闻水声潺潺,泻出于两峰之间者,酿泉也,泉初出时,细小如珠,不足以盈掬,然每至吾所,无不披览其奇。

返顾亭午,山气日夕佳,飞鸟还巢,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;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;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,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,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!

登斯楼也,则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

临泉而坐,清泠一色,微风徐来,水波不兴,举酒欲饮,忽闻水上琵琶声,忘归之快也。

俄而雪崩,水石相激,泠泠作响,如鸣珮环,心乐之,顾而乐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

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,歌曰:“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,渺渺兮予怀,望兮天一方。”

顷之,曰: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,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”

原文品鉴:

《醉翁亭记》开篇即以“环滁皆山也”点题,通过对琅琊山的描绘,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,文章以酿泉、亭午、春和景明等景物为线索,描绘了一幅宁静、美好的山水画卷,将读者带入一个心灵宁静的境界。

在文章中,欧阳修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,将山水之美与人生哲理相结合,如“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”与“俄而雪崩,水石相激,泠泠作响,如鸣珮环”形成鲜明对比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起伏的深刻感悟。

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一句,更是点明了文章的主旨,作者在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,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,即顺应自然,顺应内心,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愉悦。

《醉翁亭记》中的“醉翁”形象,也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诠释,醉翁并非沉溺于酒,而是通过饮酒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,这种超脱,正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。

在文章的结尾,作者以“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”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,这种热爱,既是对山水之美的赞美,也是对人生哲理的肯定。

《醉翁亭记》以其优美的文字、深刻的内涵,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,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品鉴,我们可以感受到欧阳修的山水情怀,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,在现代,我们仍可以从《醉翁亭记》中汲取智慧,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,追求内心的和谐与美好。

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: 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