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,作为一年四季中最充满活力的季节,它携带着温暖的阳光、细腻的春雨和无限的生机,悄无声息地降临人间,自古以来,无数文人墨客对春的赞美之作层出不穷,而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望》更是流传千古,令人回味无穷,本文将带领大家重温《春》的原文,感受诗人笔下的春之韵,领略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光。
《春》原文如下: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 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 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 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,然而在这悲壮的氛围中,诗人却将目光投向了春天,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诗人以山河的永恒与春天的生机为对比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,尽管国破山河在,但春天的到来让草木茂盛,生机勃勃,这既是对春天的赞美,也是对生命力的讴歌。
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诗人通过对花儿和鸟儿的描写,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感慨,花儿在春风中绽放,却让人不禁泪流满面;鸟儿在枝头欢唱,却让人心生离愁别绪,这里的“感时”和“恨别”既是对春天的感慨,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。
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诗人用“烽火连三月”来形容战争的残酷,而“家书抵万金”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,在这漫长的战乱中,家书成了家人间唯一的联系,其价值不言而喻。
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诗人以自己的白发为喻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,岁月如梭,人生易老,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愈发强烈。
《春》这首诗,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,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诗人以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,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乱中家国情怀的深深眷恋。
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,春天的到来更是让人心生喜悦,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,让我们重温《春》的原文,感受诗人笔下的春之韵,珍惜当下,享受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光。
春天,是播种的季节,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,大地披上了绿装,农民们忙碌在田间地头,播种着希望,正如诗人所说: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。”春天,是收获的季节,在春天播种的,将在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实,正如诗人所说: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
春天,是游玩的季节,在这个季节里,人们纷纷走出家门,欣赏大自然的美景,或是踏青赏花,或是登山观景,或是游湖泛舟,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,正如诗人所说:“春水初生,春林初盛,春风十里,不如你。”
春天,是思念的季节,在这个季节里,人们不禁想起远方的亲人、朋友,思念之情油然而生,或是寄去一封家书,或是发去一条信息,表达对他们的牵挂,正如诗人所说: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?”
春天,是希望的季节,在这个季节里,人们满怀希望,对未来充满信心,无论是国家的发展,还是个人的成长,都在这个季节里孕育着新的生机,正如诗人所说:“春光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
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,重温《春》的原文,感受诗人笔下的春之韵,珍惜当下,拥抱未来,岁月静好,愿我们都能在春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