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0000000
您的位置:首页>>原文>>正文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
4000000000

报任安书,千古传世的名篇佳作

时间:2025-07-21 作者:清风 点击:875次

信息摘要:

《报任安书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曹操所写的一篇书信,原文如下:报任安书任安足下:昔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,屈原放逐,乃赋《离骚》,左丘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,孙子膑脚,《兵法》修列,不韦迁蜀,世传《吕览》,韩非囚秦,《说难》、《孤愤》,诗三百篇,大抵圣...

报任安书,千古传世的名篇佳作,报任安书原文,一部千古的名篇佳作,智慧,屈原,离骚,第1张

《报任安书》乃东汉末年杰出的文学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曹操挥毫泼墨之作,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书信佳作,原文如下:

《报任安书》

任安足下:

往昔,孔圣遭遇困厄,遂著《春秋》;屈子被放逐,乃作《离骚》;左丘明失明,遂有《国语》问世;孙子膑脚,却编纂出《兵法》;吕不韦被贬蜀地,世人才得以流传《吕氏春秋》;韩非囚禁于秦,撰写了《说难》与《孤愤》;《诗经》三百篇,皆是圣贤们发愤之作。

人生固有终结,或重如泰山,或轻如鸿毛,其价值所在,皆因人生追求各异,最高境界是不辱先祖,其次是不辱自身,再其次是不得辱及道理与脸色,再其次是不得辱及言辞与命令,再其次是不得辱及贫贱,再其次是不得辱及他人,再其次是不得辱及先人,非大贤者,岂能承受此五重辱?

文王囚禁,演绎《周易》;孔子困厄,创作《春秋》;屈原放逐,赋《离骚》;左丘明失明,成《国语》;孙子膑脚,著《兵法》;吕不韦贬蜀,传《吕氏春秋》;韩非囚秦,作《说难》与《孤愤》;《诗经》三百篇,皆因圣贤发愤而成。

人们常思念家人,何至于自苦至此?人生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关键在于如何面对生死,最高境界是不辱先祖,其次是不辱自身,再其次是不得辱及道理与脸色,再其次是不得辱及言辞与命令,再其次是不得辱及贫贱,再其次是不得辱及他人,再其次是不得辱及先人,非大贤者,岂能承受此五重辱?

我曾探求古仁人之心,或许不同于上述两种境界,这是为何?他们不因外物、不因个人得失而悲喜,身处朝堂,忧虑百姓;身处江湖,忧虑君主,无论进退,忧虑不已,那么何时才能快乐呢?他们或许会说:“先忧虑而后快乐。”唉!若非这样的人,我当归属何方?

若从变化中观察,天地间的万物变化无常,瞬息万变;若从不变中观察,万物与我一样,永恒无尽,又何必羡慕他人!况且,万物各有归属,非我所有,纵使是一丝一毫,亦不可取,只有江上的清风,山间的明月,听之成声,观之成色,取之不禁,用之不竭,这是造物者无尽的宝藏,也是我与您共享的。

《报任安书》原文共计1195字,曹操在这篇书信中,畅谈人生、生死、名利、道德等观念,他认为,人生固有一死,或重如泰山,或轻如鸿毛,关键在于如何面对生死,他提倡“先之忧而忧,后之乐而乐”的崇高理想,强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。

在这篇书信中,曹操引用了古代圣贤的事例,如孔子、屈原、左丘明、孙子、吕不韦、韩非等,他们在逆境中创作出了不朽的著作,曹操认为,这些圣贤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,是因为他们发愤图强,不辱使命,以此激励自己和读者,要有坚定的信念,勇于面对人生。

《报任安书》原文中,曹操还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,他认为,名利如过眼云烟,不值得过分追求,他提倡“不以物,不以己悲”的人生态度,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淡泊,这种思想在当时的背景下具有很高的价值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《报任安书》原文是一部千古的名篇佳作,它不仅展现了曹操的文学才华,更体现了他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道德观,在当今,我们仍可以从这篇书信中汲取智慧,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。

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: 智慧 屈原 离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