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0000000
您的位置:首页>>原文>>正文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
4000000000

水调歌头原文赏析,千古人物共赏明月之韵

时间:2025-07-30 作者:清风 点击:822次

信息摘要:

《水调歌头》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,创作于公元1076年,正值苏轼被贬黄州期间,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意境、豪放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,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,本文将通过对《水调歌头》原文的赏析,带领读者领略这首词的魅力,《水调歌头》原文如下:明月几时有?...

水调歌头原文赏析,千古人物共赏明月之韵,水调歌头原文赏析,千古人物,共赏明月几时有,自然,经典,人生百态,第1张

《水调歌头》——苏轼的千古绝唱

《水调歌头》作为宋代词坛巨擘苏轼的传世佳作,创作于公元1076年,正值苏轼因政治风波被贬黄州之际,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意境、豪放的笔触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,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,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,本文将深入赏析《水调歌头》原文,带领读者领略其无穷魅力。

《水调歌头》原文如下:
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 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 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 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 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 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原文赏析

开篇设问,引发共鸣

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”这句开篇设问,犹如一声长叹,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哲理的宇宙,自古以来,明月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寄托,苏轼以此入题,既点明了主题,又激发了读者的共鸣。

借景抒情,意境深远

“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”这句词通过描绘天上的宫阙,表达了词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,也反映了词人内心对自由的渴望。

豪放与婉约的结合

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”这句词展现了苏轼豪放的性格,他渴望乘风归去,却又担心高处的寒冷,这种矛盾的心理,使得词作更具魅力。

借月抒怀,表达情感

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”这句词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景象,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,月光如水,洒在窗前,映照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眠。

哲理思考,揭示人生真谛
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这句词揭示了人生百态,表达了词人对世间万象的深刻思考,悲欢离合、阴晴圆缺,都是人生常态,无法避免。

祝福美好,传递情感
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这句词以美好的祝愿结束,表达了词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情厚谊,也传递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《水调歌头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,通过对原文的赏析,我们不仅领略了苏轼的才华,更感受到了他对人生、对自然的独特见解,这首词至今仍被传颂不衰,成为了千古人物的共同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