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0000000
您的位置:首页>>原文>>正文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
4000000000

春望诗意解读,古韵新声,情感共鸣

时间:2025-08-03 作者:清风 点击:1103次

信息摘要:

《春望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,作于唐代至德二年(757年)春天,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,流离失所、颠沛流离之际所作,表达了他对国家动荡、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,以下是《春望》的原文及翻译:原文: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,感时花溅...

春望诗意解读,古韵新声,情感共鸣,春望原文赏析与诗意解读,诗意,经典,忧国忧民,第1张

《春望》——杜甫笔下的唐代悲歌

《春望》乃唐代诗圣杜甫于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春日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,彼时,安史之乱正肆虐中原,杜甫流离失所,颠沛流离,此诗凝聚了诗人对国家动荡、民不聊生的深切忧虑,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无限向往。

以下是《春望》的原文及译文:

原文: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 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 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 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
译文: 国家虽破败,山河依旧壮丽; 春回大地,城内草木却愈发繁茂。 感叹时光荏苒,泪水洒落花瓣; 恨别亲人,鸟儿惊飞触动心弦。 战火连绵三个月,家书难得如同万金; 白发因忧国忧民而愈发稀疏,几乎无法再插簪。

在这首诗中,杜甫以春日景象为背景,抒发了自己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,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:

首联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,国家虽遭劫难,但山河的壮丽依旧,城市的春天因战乱而显得草木茂盛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这里的“国破”不仅指物质上的破坏,更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
颔联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通过鸟的意象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亲人离别的感慨,花朵在春风中绽放,却因感时伤怀而泪水滴落;鸟儿在飞翔中惊飞,也因离别的痛苦而触动心弦,这两句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凉。

颈联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诗人对家人的思念,战火连绵三个月,而家书却如同千金般珍贵,这里的“烽火”象征着战争的残酷,而“家书”则代表着诗人对家人的牵挂。

尾联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”通过诗人自身的形象,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,白发因忧国忧民而愈发稀疏,几乎无法再插簪,这里的“白头”既指诗人的实际年龄,也象征着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
《春望》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,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,它不仅反映了诗人杜甫的个人遭遇,更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现实,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,以及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,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,这首诗成为了无数人心灵的慰藉,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