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五从军征》作为我国古代汉乐府民歌的瑰宝,历经千年岁月,依然流传不息,这首歌曲以质朴的语言、鲜明的形象、哀婉的旋律,深刻描绘了古代士兵在战火纷飞中饱受折磨、深切思念家乡的悲壮情感,本文将深入解读《十五从军征》的原文及翻译,以期让读者领略这首战争之歌的独特魅力。
原文解读
原文如下: 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 道逢乡里人:“家中有阿谁?” “看是君家,松柏冢累累。”
兔从狗窦入,雉从梁上飞。 中庭生旅谷,井上生旅葵。 舂谷持作饭,采葵持作羹。
羹饭一时熟,不知贻阿谁。 出门东向看,泪落沾我衣。
翻译解读
翻译如下: 十五岁那年便离家从军,直到八十岁才得以重返故里。 途中偶遇同乡人:“家中还有谁在?” “看那远处,松柏树丛中,连绵的坟墓便是你的家。”
兔子从狗洞中钻入,野鸡在屋梁上飞翔。 庭院里长满了野生的谷子,井台上长满了野生的葵菜。 舂谷做饭,采葵煮汤。
饭菜一时准备好了,却不知道要送给谁。 出门向东望去,泪水不禁洒湿了我的衣襟。
原文与翻译对析
-
诗歌原文运用了平仄押韵的韵律,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翻译在保留原文韵律美的同时,也充分展现了诗歌的意境。
-
原文中的“兔从狗窦入,雉从梁上飞”等意象生动,描绘了荒凉的景象,翻译将这些意象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,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。
-
原文中的“羹饭一时熟,不知贻阿谁”等句子,表达了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,翻译将这些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,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哀愁。
《十五从军征》这首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通过对原文及翻译的解读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战争之歌所传达的悲壮情感,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,我们应该关注这类优秀的传统文化,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