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来,我中华大地便是一个尊崇道德、重视德行的国度,在这悠长的历史长河中,涌现出无数德行高尚的仁人志士,他们的光辉事迹载入史册,流传千古,本文特选几则代表性的德行故事,以古文形式呈现,以期让读者感悟道德之光辉。
《孔融让梨》
孔融,字文举,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,一日,孔融与其兄弟共食梨,他主动将最大的梨让予年长者,自取最小者,有人不解,问孔融:“为何不取中间的梨?”孔融答道:“吾年幼,理应食最小者,以让长者。”众人皆敬佩孔融谦让之德。
《孟母三迁》
孟子,名轲,战国时期思想家,孟母为了让孟子接受良好教育,三次搬家,初至墓地旁,孟子模仿丧葬之礼;次至市场旁,孟子学习商贾交易;终至学校旁,孟子学习礼仪,孟母深知环境对人的影响,最终孟子成为一代儒学大师。
《岳飞精忠报国》
岳飞,字鹏举,南宋抗金名将,岳飞自幼立志报国,勤学武艺,后成为抗金名将,在抗金战争中,岳飞英勇善战,屡立战功,奸臣秦桧诬陷岳飞谋反,将他陷害致死,岳飞精忠报国之志,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。
《文天祥正气凛然》
文天祥,字宋瑞,南宋抗元名将,元军攻破临安后,文天祥被俘,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,文天祥始终坚守气节,誓死不屈,他写下《正气歌》,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蔑视,文天祥的英勇事迹,传颂千古。
《朱自清宁死不吃救济粮》
朱自清,字佩弦,现代著名文学家,抗日战争胜利后,我国收到一批救济粮,朱自清坚决拒绝接受救济粮,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们宁愿饿死,也不愿受外国人的施舍。”朱自清的爱国精神,令人敬佩。
《弃医从文》
鲁迅,原名周树人,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,曾留学学医,后因目睹国家的痛苦,毅然弃医从文,以笔为武器,唤醒民众,鲁迅的文学成就,为我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这些德行故事,虽年代久远,但其所蕴含的道德品质,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在新时代,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德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贡献力量,德行故事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见证了道德的传承,让我们以古人为榜样,践行道德,传承美德,为构建和谐、实现复兴而努力奋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