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0000000
您的位置:首页>>原文>>正文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
4000000000

承天寺夜游,月下漫步的意境与诗意解读

时间:2025-07-18 作者:清风 点击:1000次

信息摘要:

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,宋代文学家苏轼的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,此文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,描绘了一幅夜游承天寺的美丽画卷,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,本文将深入解析《记承天寺夜游》的原文,并附上其诗意翻译,以期让读者更好地领略...

承天寺夜游,月下漫步的意境与诗意解读,漫步月下,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解析与诗意翻译,自然,诗意,第1张

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学史上,宋代文学巨匠苏轼的《记承天寺夜游》堪称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,这篇文章以其清新流畅的文笔,生动描绘了一幅承天寺夜游的绝美画卷,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,又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,本文将深入剖析《记承天寺夜游》的原文,并附上诗意翻译,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这篇名篇的独到魅力。

原文解析

《记承天寺夜游》原文如下:
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,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,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,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,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
原文解析:

  1.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: 指的是公元1083年10月12日晚,作者当时在黄州担任官职。
  2. 解衣欲睡: 指作者正准备脱衣入睡。
  3. 月色入户: 月光透过窗户,洒满屋内。
  4. 欣然起行: 高兴地起床出门。
  5. 念无与为乐者: 想到没有人和自己一同享受这美景。
  6.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: 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。
  7. 怀民亦未寝: 张怀民也还未入睡。
  8. 相与步于中庭: 两人一起在庭院中散步。
  9. 庭下如积水空明: 庭院中的月光清澈明亮,如同积水。
  10. 水中藻荇交横: 水中的水草纵横交错。
  11. 盖竹柏影也: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。
  12. 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: 哪有夜晚没有月亮?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?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。

诗意翻译

原文的诗意翻译如下:

在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,我正准备入睡,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,我高兴地起床出门,想到没有人和我一起享受这美景,我便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,怀民也没有睡,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漫步,庭院里的月光如同积水一般清澈明亮,水中的水草纵横交错,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,哪有夜晚没有月亮?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?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。

《记承天寺夜游》一文,通过对承天寺夜游美景的描绘,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,作者以简洁明快的笔触,将月光、庭院、竹柏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展现了一幅宁静、美丽的画卷,这篇名篇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,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,通过对原文的解析和诗意翻译,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这篇名篇的魅力,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思想。

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: 自然 诗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