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-
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喜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-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;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
-
贤者能自守其道。
-
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-
君子心胸开阔,小人常怀忧戚。
-
君子以美德相待,不与恶行同流合污,小人则反之。
-
君子专注于根本,根本稳固,道义随之而生,孝悌之道,乃立身之本。
-
父母之龄,宜常记于心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
-
古之学者,必有所师,师者,传道授业,解惑之资也。
-
人生非生而知之,谁能无惑?惑而不求师,其惑将终不解矣。
-
知己知彼,明辨是非,是智慧之举。
-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;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
翻译
-
学而时习之,岂不令人心悦?朋友从远方来,岂不令人欢欣?别人不了解我,我却不怨恨,这不正是君子的风范吗?
-
自己不愿意承受的,不要强加于他人;在国家里没有怨言,在家庭中也没有怨言。
-
贤明之人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。
-
行走三人之间,必定有我可以效仿的人,取其优点学习,对其不足之处加以改正。
-
君子胸怀坦荡,小人则常感忧虑。
-
君子以美德待人,不与恶行混同,而小人则恰好相反。
-
君子致力于根本,根基牢固,道德之道便随之显现,孝顺父母、尊敬兄长,这是做人的根本所在。
-
父母的年龄,我们应当时常放在心上,一方面感到喜悦,另一方面也感到忧虑。
-
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良师指导,老师,就是传授道德、教授学业、解答疑惑的人。
-
人生来并非全知全能,谁能不有所疑惑?有了疑惑却不寻求老师的指导,这样的疑惑将永远无法解开。
-
认识自己,了解他人,这是智慧的体现。
-
自己不愿意承受的,不要强加于他人;在国家里没有怨言,在家庭中也没有怨言。
《论语》作为儒家经典之作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深刻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,这十二章内容,涉及学习、为人、道德、家庭等多个层面,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,通过学习和领悟这些经典智慧,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之道,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,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