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浩瀚的古代文学长河中,岳飞的《满江红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历久弥新,传颂千古,这首诗以其激越的情感、雄浑的气势,倾诉了岳飞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忧虑,以及对复兴的坚定信念,下面,让我们一同走进《满江红》的原文与翻译,细细品味其间的豪情壮志。
《满江红》原文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 抬望眼、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 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 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靖康耻,犹未雪;臣子恨,何时灭?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。 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 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《满江红》翻译
怒发冲冠,倚靠在栏杆之上,倾听着潇潇细雨渐渐停歇。 抬头仰望,放声长啸,胸中壮怀激烈。 三十年的功名,如同尘土一般微不足道,八千里路途,只见云雾和月亮。 不要轻易地让少年头白,徒然悲切。
靖康之耻,尚未洗雪;臣子的怨恨,何时才能消散? 驾驶着长车,踏破贺兰山的缺口。 壮志豪情,渴望能饱餐胡虏的肉,畅饮匈奴的血。 等到有一天,重新收拾旧山河,重回朝廷。
赏析
-
情感激昂:《满江红》开篇以“怒发冲冠”四个字,彰显岳飞内心的愤怒与决心,全诗激昂的情感贯穿始终,展现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复兴的渴望。
-
壮志豪情:诗中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一句,体现了岳飞对功名利禄的淡泊,以及对远大理想的追求,他甘愿为国家的兴亡付出一切,甚至不惜生命。
-
爱国情怀:岳飞在诗中提到“靖康耻,犹未雪;臣子恨,何时灭?”表达了对国家遭受屈辱和仇恨的深切关注,立志要为国家雪恨,恢复河山。
-
历史背景:《满江红》创作于南宋时期,岳飞当时正面临金朝的侵略,这首诗反映了岳飞在危亡之际,勇敢地站出来,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。
《满江红》作为岳飞爱国情怀的代表作,以其激昂的情感、豪迈的气势和深沉的历史背景,成为了文学史上一首不朽的爱国诗篇,通过对原文及翻译的赏析,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岳飞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,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沧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