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0000000
您的位置:首页>>原文>>正文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
4000000000

石壕吏,唐代生活画卷中的悲壮写实

时间:2025-08-08 作者:清风 点击:1030次

信息摘要:

石壕吏,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,创作于公元759年,这首诗以石壕吏为题材,通过描写一个石壕吏的生活境遇,反映了唐代生活的真实面貌,本文将从石壕吏原文入手,对这首诗进行解读,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,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,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,...

石壕吏,唐代生活画卷中的悲壮写实,石壕吏原文解读,唐代生活的真实写照,唐代社会,第1张

《石壕吏》,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传世佳作之一,创作于公元759年,这首诗以石壕吏为背景,生动描绘了一位基层官吏的日常境遇,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状态,本文将深入解读《石壕吏》原文,探讨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。

《石壕吏》原文

以下是《石壕吏》的原文:

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 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 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。 听妇前致词,三男邺城戍。 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 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 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 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 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 急应河役,犹得备晨炊。

《石壕吏》原文解读

  1. 夜捕场景: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”描绘了诗人夜宿石壕村时,遭遇官吏夜间捉人的场景,反映了唐代官府对百姓的压迫和剥削。

  2. 老夫妇的反应:“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”表现了老夫妇在官吏捉人时的恐惧与无奈,反映了百姓对官吏的敬畏和恐惧。

  3. 官吏与百姓的冲突:“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。”通过官吏的怒吼和老妇的哭泣,揭示了官吏对百姓的残暴和百姓的痛苦。

  4. 家破人亡的悲剧:“听妇前致词,三男邺城戍,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”诗中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三子均战死,只剩下一子守卫邺城,反映了唐代战争频繁,百姓家破人亡的悲惨境遇。

  5. 生死的无奈: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”这句话表达了老妇对生者的无奈和对死者的悲痛,揭示了生死离别是那个时代百姓最深刻的痛苦。

  6. 家庭破碎:“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”这里描绘了老妇家中只剩下孙子,生活凄凉,反映了战争对家庭的摧残。

  7. 生活困苦:“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”这句话揭示了老妇生活贫困,连一件完整的裙子都买不起,反映了唐代百姓的生活困苦。

  8. 对家人的关爱与无奈:“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”老妇请求官吏让她带着孙子一同回家,反映了她对家人的关爱和对官吏的无奈。

  9. 官府的剥削:“急应河役,犹得备晨炊。”这句话揭示了官吏对百姓的剥削,即使老妇年迈体衰,也要被迫去服役,反映了唐代官府对百姓的残酷压迫。

《石壕吏》通过描写一个石壕吏的生活境遇,反映了唐代生活的真实面貌,诗中展现了官府对百姓的压迫、战争的残酷、家庭的破碎以及百姓生活的困苦,是唐代生活的真实写照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。

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: 唐代社会